一、指导思想
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进展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,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,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、敬重劳动,懂得劳动最荣耀、最崇高的道理。切实加强劳动教育,培育学生劳动技能、磨练学生意志品质、激发学生的制造力、促进学生身心安康和全面进展,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“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劳动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有帮助。人的责任意识、他人意识、感恩意识、参与意识等都可以通过劳动实践来激发。劳动实践对拓展学生的自身素质,培养合格公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二、教育目标:
1、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,如做饭、洗衣、简单的家电保养与维修。
2、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。
3、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,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。
三、组织领导
总务处、团委、高一、高二年级部。
四、课程安排:
年级 | 周一 | 周二 | 周三 | 周四 | 周五 | 周六 | 周日 |
高一 | 下午第八节劳动技术理论课 | | 下午第八节劳动技术实践课 | | | | 家务劳动、家电操作、维修、保养、公益活动 |
高二 | 下午第八节劳动技术实践课 | | 下午第八节劳动技术理论 | | | | 家务劳动、家电操作、维修、保养务、公益活动 |
另外,打扫教室、寝室卫生。校内教室卫生由学生每天安排值日负责打扫,每周五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,由学生会牵头进行打分,期末评出不同等次,对成绩突出的班级进行表彰奖励;寝室卫生、内务整理是住校生必备的技能,由各寝室长负责安排本寝室室友轮流值日,周三晚由总务处领导抽查打分,周五晚自习期间由学生会劳卫部负责检查打分,每8周评一次文明寝室,获得“文明寝室”称号,给予室友表彰奖励,并与班主任期末评比挂钩,给予班级加分。
因地制宜,开辟劳动教育基地。劳动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。学校将校内后山果园等绿化区开辟为劳动实践基地,由不同年级组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(主要捡拾垃圾袋)、拔草、浇水、施肥等护林育林工作,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学习修剪果树。学校团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清扫街道志愿活动,清明节组织团员打扫革命烈士陵园,定期安排不同班级打扫校外教职工住宅小区-等公益性劳动。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父母的事情帮着做,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与入户家访,了解学生在家完成家务的情况、学习家用电器的维修、保养,物品的简单维修。
五、条件保障
校总务处,高一、高二年级部为参加人员提供工具及指导。